logo

010-53608458

您的位置:

新闻中心

“十四五”开篇,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爱
时间:2021-01-29 14:12:15

政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定义

国内的智慧城市概念最初由住建部提出,其定义随着智慧城市认知的深化和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发展。2014年国家发改委从数字化与技术的角度对其进行明确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爱分析认为,从发展阶段来看,智慧城市可以分为“城市+数字化”以及“数字化城市”两个阶段。“城市+数字化”是技术向物理世界逐渐渗透,以场景为单位进行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城市” 则是在顶层设计的规范下在城市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融合,形成的全域一体高效能的城市形态,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两个阶段的理念和驱动因素均有较大差异,具体如下图所示。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正处于 “城市+数字化”阶段,在政策驱动和技术支撑下,从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两大领域以场景为单位进行数字化建设。建设整体架构涵盖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以及应用层四层。

· 国家发改委从数字化与技术的角度对智慧城市进行明确定义,即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 智慧城市是典型由政策驱动的领域。智慧城市在2012年正式开始试点工程,2012-2016年处于探索阶段,于2014年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建设智慧城市正式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工程,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推进阶段;

政务服务进入技术应用落地期

· 目前,智慧应用是政务服务建设的关键,而打破“信息孤岛”,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共享,是实现智慧应用的前提;

· 政府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通过“试点—复制—运营”的建设逻辑,政府已开展试点业务先行建设。目前,政务服务全面进入技术应用的落地期;

· 政务云支撑智能应用落地。目前,整体政务云建设正处于从“政务上云”向“云上应用”的转型期;

数据驱动,一体化赋能,城市治理再升级 

· 城市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赋能后,治理水平将更加高效精准;

· 针对部分建设成熟的业务场景,如安防、交通等,场景内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将决定项目的实施周期与应用效果;

· 数据资源将成为驱动城市治理乃至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能力,基于数据资源打造的城市大数据平台将成为智慧城市的赋能中心,支撑应用层业务。
 

智慧城市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服务民生、社会经济、城市运行、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诸多领域。本报告主要以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城市运行)为抓手,剖析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列举部分场景下的最佳实践案例以供参考。

十年之前,智慧城市初露锋芒,十年之后,智慧城市方兴未艾。智慧城市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政策文件与顶层规划的不断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仍会保持一段时间内的稳定增长。“新基建”的提出无疑是2020年智慧城市的强心剂。但“新基建”的进程不能重走传统基建的老路,即“有备无患”的建设思路,造成资源的冗余浪费。“新基建”应从需求端应用侧发起,从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的需求出发,考虑能力构建。

“大平台、重应用”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大平台的构建考验的不仅是厂商的技术能力,更考验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权责分明,才能更好地推进建设。重应用是要求将零散的应用需求集约化,构建系统的、大规模的业务应用,目前智慧城市的应用层建设只是在部分发达地区有良好落地,更多的应用场景需要用户与厂商共同探索。

项目的长期运营制对用户现有的项目建设制度的升级。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是一个深入业务场景、强调应用反馈的高度技术与业务融合的工程,甲方的业务知识与厂商的技术能力缺一不可,智慧城市一定会走向长期运营。服务智慧城市的厂商也应做好深耕行业,沉淀积累的准备。

 

在未来,相信智慧城市会赋能更多的业务场景,更好地服务民众。